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自信
我仍记得有一个寒假火了一首歌,每天早晨打开新闻频道,耳边总会传来在各个中国大好河山中唱出的《我和我的祖国》;火了一部电影,是对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序幕因《流浪地球》的拉开而而欣喜。这些,就是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自信。
正月里每天早晨在中华大地上响起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是每一位中国人心中对生为一个中国人而无限的自信之情。福建厦门的鼓浪屿,海鸥与乒乓球世界冠军合唱;湖南长沙的橘子洲头,歌声随滚滚湘江北去;湖北武汉的黄鹤楼,那唱出每一个中华儿女自信心声的歌千载空悠悠......当春节出游的游客们在各个名胜古迹之前打卡时,总是会自然地响起一声悠扬的小提琴旋律,伴随着身着红围巾的领唱人快闪献唱一声“我和我的祖国”,沉浸在景色中的游客们纷纷围拢过来。在美妙的旋律的带领下,不自主却又自信地哼唱起来,心中也昂扬着自信之情。一曲终了,激动的人们仍久久不肯散去,回味着祖国母亲的魅力。这,就是文化自信。
街边随处可见的电影院中,银幕上充斥着流浪着的地球的身影。在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这天,“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大幕正式拉开,所谓“元年”,潜台词则意味着之前中国之前没有科幻电影,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说法,早在1938年,中国就拍出了电影《六十年后的上海滩》。虽说当时的作品不够“硬核”,但是那些在网络上发出“中国拍不了真正的科幻片”之类声音的人是对自己民族的不自信。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科技实力其实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过去的很多看似不切实际、幻想的想法和点子,在今天都在或将可能变成现实,如前段时间媒体上讨论的“人造月亮”“人造太阳”等等,早在刘慈欣的中篇小说《中国太阳》里预演;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过去被嘲笑的“五毛钱”特效逐渐成为历史。而中国电影视效公司对视效数据库的建设,制片体制中的“后期前置”逐渐普及,中国电影工业已经有了摄制比肩准好莱坞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这,就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历经沧桑的成熟,纵观天下的从容,“天道酬勤”的奋发,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持久与强劲的动力。文化有如一条来自远古,经过现代,而又流向未来的河。包容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常态。而我们今天坚持文化自信,同样既要发扬光大优秀传统,又创造出符合现代人要求的生活方式。